前言
最近又有小伙伴在逆向某网站的时候,碰到了点棘手的问题。经过分析,该网站既有加密参数,又使用了 WebSocket 协议来传输数据,正好可以丰富 JS 逆向百例专栏。本文将对其进行逆向分析,仅作为学习研究:
逆向目标
-
目标:某 Hospital,逆向分析 -
网址:较为敏感,感兴趣的小伙伴,私聊
逆向过程
抓包分析
打开开发者人员工具,刷新网页,会发现被断住了,经典的无限 debugger。不过,如果直接在 debugger 处,右键选择 Nerver pause here(永不在此处暂停),下步断点后,能正常抓到包,以为绕过了,但是当你调试的时候,再次刷新页面,就会发现,页面卡死,一直转圈圈:
向上跟栈看看,这里构造了一个 debugger 函数:
这部分代码,简单解混淆优化后,代码如下:
function S(t) {
function s(t) {
if (false) {
return function (t) {
}["constructor"]("while (true) {}")["apply"]("counter");
} // 永不执行
("" + (t / t))["length"] !== 1 || t % 20 === 0 ? function () {
return !0;
}["constructor"]("debugger")["call"]("action") : function () {
return !1;
}["constructor"]("debugger")["apply"]("stateObject"),
s(++t);
}
try {
if (t) {
return s;
}
s(0);
} catch (t) {
}
}
这段代码的逻辑就是通过递归调用,和一些判断条件(如 t
是 20
的倍数时)来不断的触发 debugger
语句,使得 JavaScript 调试器被不断的激活,阻止正常的执行流程。
接着向上跟栈,看看哪调用了这个函数,跟到最后会发现,有个定时器 setInterval 每 4000 毫秒(4 秒)就执行一次 S 函数,这就实现了所谓的 无限 debugger
:
setInterval((function () {
({
rXNsL: function (t) {
return t()
}
})["rXNsL"](S)
}
), 4000)
// setInterval(function () {
// S(); // 每 4 秒执行一次 S 函数
// }, 4000);
这个站的无限 debugger 较为普通,直接替换、改写,或者 hook 都可以,以下提供几个 hook 脚本,以供参考:
// ------------------- 1 -----------------------
Function.prototype.constructor = function(){}
// ------------------- 2 -----------------------
Function.prototype.constructor_ = Function.prototype.constructor;
Function.prototype.constructor = function (a) {
if(a == "debugger") {
return function (){};
}
return Function.prototype.constructor_(a);
};
// ------------------- 3 -----------------------
// 断到 s 函数处,将执行函数置空
function s(){}
或者直接使用火狐(Firefox)浏览器,
通杀无限 debugger,目前只有 1% 的人知道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KQBn1C3ejlZ2Gbfs6k02ew
方法还有很多,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过掉之后,就能正常抓到包了,网页中的公告相关数据,直接 ctrl + f 搜索,是找不到的,翻了一会,看到一个很特别的接口,Type 为 websocket,那么是否可能是通过 websocket 协议传输的数据呢?
点到接口中,查看一下接收到的相关数据帧,筛选 Receive,简单查看后会发现,大部分文本内容都在 textContent 字段中,且是 URL 编码后的结果。
我们可以找个大点的数据帧,Copy as Base64 到 K 哥工具站中,再将页面中某一公告标题的文本,进行 URL 编码后,看能否搜索到对应的内容:
# 样例
%E4%B9%9D%E6%B1%9F%E5%B8%82%E7%AC%AC%E4%B8%80%E4%BA%BA%E6%B0%91%E5%8C%BB%E9%99%A2%E5%8C%BB%E7%94%A8%E7%94%B5%E5%8A%A8%E9%97%A8%E7%BB%B4%E4%BF%9D%E6%9C%8D%E5%8A%A1%E9%A1%B9%E7%9B%AE%E8%AF%A2%E4%BB%B7%E5%87%BD
Base64 编码解码:https://www.kgtools.cn/secret/base64
成功找到了我们想要的文本数据,证明确实是通过 websocket 协议传输的关键数据,当然 hook 跟栈分析,也能验证。
接下来,先简单分析下这个 wss 接口,其构成如下:
wss://xxx.cn/1ywuKELSO2ahQuWZ/pr/Tifz8hd5p4O3AB%2BivrbJpGEutslSMrspRrA33vaPAp0%3D/b/ws/svmlr9q1rk/8f3effd8-0639-40f9-a4e6-9d19a82cbcc9
以这个链接为例,动态变化的,主要是以下这三个部分:
-
Tifz8hd5p4O3AB%2BivrbJpGEutslSMrspRrA33vaPAp0%3D
:sessions 接口响应返回的 cookie,dGg2aCfMMK97Ro270mqBFu5qjC8TQbL2opnHvbEpM (CONTAINER_TOKEN)
; -
svmlr9q1rk
:可以固定; -
8f3effd8-0639-40f9-a4e6-9d19a82cbcc9
:sessions 接口响应返回的 cookie,FW9uCWqlVzC22m1KfCMCjfvFHpRMsgt (WIC_COOKIE_NAME)
。
接下来看看 /api/v1/sessions
接口,其请求参数和响应内容,都经过了加密处理:
逆向分析
先来看看 sessions 接口的加密参数是如何生成的,清空缓存,刷新网页,跟栈,从 e.sessionData
跟到 app.07b0b337.js
文件中,代码未经过混淆处理:
该处创建了一个 Promise
对象,往上跟,会发现,h 就是 post 请求中,data 参数的加密结果:
h = w["encryptSessions"](JSON["stringify"](T))
先将 T 转为字符串,然后再加密得到的结果,T 就定义在 new Promise 上方,包含了 uuid、cid、userAgent 等环境参数:
往上,就能跟踪到各自定义的位置:
简单分析下其中几个,uuid,对应 cookie 中的 FW9uCWqlVzC22m1KfCMCjfvFHpRMsgt
参数的值:
common 中的 tabId 对应 window.__wm_tab_id__
,可以写成固定值:
cid 也并非定值,断到上面对应的 a 参数的定义处,此时 cid 的值已经生成了,跟到函数中去:
可以看到,是从浏览器的 localStorage
获取已存储的数据:
那么是何时进行 localStorage.setItem('uuid', 'xxx')
操作的呢?
清空缓存,重新刷新网页,再次断到此处时,会发现此时的 h 为 null,下面 return 处有个简单的判断,检查 h 参数是否已经被赋值了,若没有,就赋值,然后进行 localStorage.setItem
操作:
return h || (h = this["_getUuid"](), localStorage["setItem"]("uuid", h), h)
跟到中去后,解混淆后的算法如下,就是将随机浮点数转换成基数为 36 的字符串,然后取后 8 位字符得到的 cid 参数的值:
Math["random"]()['toString'](36)["slice"](-8);
_
就是 userAgent、| 与 cid 拼接而成。
接下来,看看请求参数 data 是通过何种加密算法生成的:
var h = w["encryptSessions"](JSON["stringify"](T))
跟进到 w["encryptSessions"]
中去,生成位置如下:
return this['_dynamicEncrypt'](t, this['priKey'], this.iv);
有 key 和 iv,大致知道可能是哪些算法了,key 为固定值,this.iv
定义在上面,从索引 1 到 17 切割字符串 a 后得到的值,与 sessions 接口请求头中的 etag 值一致:
this.iv = a["substring"](1, 17)
a 字符串的生成方式如下,可以看到,和 data 参数一样,都是经过 this["_dynamicEncrypt"]
算法加密得到的,b、y 为固定值:
var o = Math["random"]()["toString"](36)["slice"](-8) + "-" + Math["random"]()["toString"](36)["slice"](-8) + (new Date)["getTime"]();
var a = this["_dynamicEncrypt"](o, b, y)["replace"]("_", "");
接着跟进到 this['_dynamicEncrypt']
函数中去,看到了熟悉的 aes-128-cbc
:
-
AES-128:表示使用 128 位密钥长度(16 字节)的 AES 算法;
-
CBC(Cipher Block Chaining):一种工作模式,每次加密需要使用前一个密文块的结果,提供更高的安全性。需要初始化向量(iv)来加密第一个数据块。
到 K 哥工具站,验证一下,看看是否为标准的 AES 加密算法:
AES 加解密:https://www.kgtools.cn/secret/aes
结果一致:
请求参数 data 的加密算法与 this.iv
一致,接下来,构造 websocket 请求即可。
WebSocket
WebSocket 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,用于在客户端(如浏览器)和服务器之间建立持久的双向通信通道。
它于 2011 年成为标准(RFC 6455)。与传统的 HTTP 请求-响应模型不同,WebSocket 允许实时的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,适合需要高频数据交互的应用场景。
WebSocket 的特点
-
全双工通信: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随时发送消息,无需客户端轮询服务器; -
低延迟:建立连接后数据以帧的形式传输,减少了 HTTP 的请求-响应时间; -
持久连接:WebSocket 连接建立后会一直保持,除非一方主动关闭; -
数据传输高效:WebSocket 使用帧(frame)而不是 HTTP 报文,减少了协议头部的开销; -
事件驱动:提供了丰富的事件(如 onopen
,onmessage
,onclose
,onerror
),便于开发者处理各种情况。
WebSocket 工作原理
-
握手(Handshake):
示例:
GET /chat HTTP/1.1 Host: server.example.com Upgrade: websocket Connection: Upgrade Sec-WebSocket-Key: x3JJHMbDL1EzLkh9GBhXDw== Sec-WebSocket-Version: 13
服务器响应:
HTTP/1.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Upgrade: websocket Connection: Upgrade Sec-WebSocket-Accept: HSmrc0sMlYUkAGmm5OPpG2HaGWk=
-
WebSocket 使用标准 HTTP/HTTPS 协议与服务器建立连接,通过 Upgrade
头部表明切换协议。 -
数据传输:
-
握手成功后,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 WebSocket 连接传递数据帧,格式比传统 HTTP 更简单高效。 -
关闭连接:
-
双方可通过 close
帧主动关闭连接。
对比一下本站的 wss 接口看看,很标准,sec-websocket-extensions
代表该 WebSocket 添加了扩展功能:
-
permessage-deflate:压缩 WebSocket 数据帧,减少数据传输的带宽消耗; -
client_max_window_bits:允许客户端指定其压缩窗口大小。
Sec-WebSocket-Key
是由客户端随机生成的一个 16 字节(随机生成的 base64 编码字符串),可以固定。
Sec-WebSocket-Version
是客户端在握手请求中声明的协议版本号,用于告诉服务器自己支持的 WebSocket 版本。本站使用的是主流版本 13,13 是 WebSocket 协议 RFC 6455 的正式版本。
WebSocket 和 HTTP 的区别
构造 WebSocket 请求
Python 实现 WebSocket 客户端可以使用以下两种常用方式:
-
同步实现:使用 websocket-client
库(import websocket); -
异步实现:使用 websockets
库(import websockets)。
websocket-client
与 websockets
库的区别:
这两个库各自实现 WebSocket 客户端的方式如下:
默认情况下,websockets 库会自动生成符合规范的 WebSocket 握手请求头,包括 Sec-WebSocket-Version
和 Sec-WebSocket-Key
,用户可以通过传递自定义头覆盖默认行为,例如通过 extra_headers 参数,headers 为字典格式(手动添加 Key 或 Version,可能会导致握手失败):
import asyncio
import websockets
async def websocket_client():
url = "wss://example.com/socket"
# 添加请求头
headers = {
"User-Agent": "MyCustomUserAgent/1.0",
"Authorization": "Bearer YOUR_ACCESS_TOKEN",
"Custom-Header": "CustomValue"
}
async with websockets.connect(url, extra_headers=headers) as websocket:
await websocket.send("Hello!")
response = await websocket.recv()
print(response)
asyncio.run(websocket_client())
和 websockets
不一样的是, websocket-client
传入的 headers 为列表格式(Header: Value),若传入的 headers 是字典格式,库会自动转换为列表格式:
import websocket
headers = [
"User-Agent: MyCustomUserAgent/1.0",
"Authorization: Bearer YOUR_ACCESS_TOKEN",
"Custom-Header: CustomValue"
]
# WebSocket URL
wss_url = "wss://example.com/socket"
# 创建 WebSocketApp 并添加自定义头
ws = websocket.WebSocketApp(
wss_url,
header=headers, # 添加自定义请求头
on_open=lambda ws: print("Connection opened"),
on_message=lambda ws, msg: print(f"Received message: {msg}"),
on_close=lambda ws, close_status_code, close_msg: print("Connection closed")
)
# 运行 WebSocket 客户端
ws.run_forever()
按需选择合适的 websocket 库发送请求即可。
暂无评论内容